权威解读高中新政丨这一次,高中教育真的要变了

文章来源:成都商报教育发布 发布时间:2022年01月17日 点击数: 字体:

提到“双减”,不少家长的第一反应可能会认为:“双减”主要是针对小学、初中义务段的政策,对高中的影响不会太大吧。

这个想法,当然是不对的!

首先,“双减”政策里面本身就有不少与高中相关的规定;其次,就一项政策的出台来说,往往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事情,小学、初中的教育生态都变了,高中又怎么会毫无变革的动静呢?

今天,我们就以成都为例,跟各位家长聊一聊——

就目前看来,高中阶段的教育会出现哪些变化?

高中往后的发展走势是怎么样的?

家长们又应该如何看待和提早应对?

我们主要会从两个关键点来剖析,一是高中学校评价标准在怎么变,二是高中招生录取模式在怎么变。

解读一:高中学校办学质量评价标准变了,将意味着什么?

关键点:普高扩招、不考核学校升学率、鼓励多样化特色发展

有什么样的评价指挥棒,就有什么样的办学导向,也只有指挥棒动了,一项改革才可能说“动真格”了。所以,对高中学校而言,当办学质量的考核标准变了,就意味着高中教育生态真的要变了。

近期,教育部印发《普通高中学校办学质量评价指南》引起不小关注,其中关注点主要有这些:

·严禁高三上学期结束前结课备考;

·严控考试次数,不公布考试成绩和排名;

·严禁法定节假日、寒暑假集中补课或变相补课,防止学业负担过重(注:最近成都也出了相关规定,从2022年1月1日开始,国家规定的法定节假日(元旦、春节、清明、劳动、端午、中秋、国庆)期间,全市普通高中学校高一至高三年级一律不得补课);

·依法依规规范公办普通高中参与举办民办学校管理,严格落实民办学校“六独立”规定要求;

·突出全面育人和教育教学实绩,克服唯分数、唯升学的评价倾向;

·不给年级、班级、教师下达升学指标,不将升学率与教师评优评先及职称晋升挂钩等。

同时,我们也了解到,在2021年成都市中学教育教学工作会上,成都市教育局也宣布了一份有关普通高中教育评价改革的文件,其主要内容与教育部文件一脉相承,需要关注的重点包括:

第一,不管是区(市)县教育部门还是高中学校,都不以高考升学率进行考核。这一句,几乎就是最核心的主旨句!毕竟,这么多年,大家熟悉的高中竞争都是本科率竞争、重点率竞争、升学率竞争乃至清北录取人数的竞争,无不和升学相关。但这次,官方的信号传递得简短而明确,也可以说是长久以来的指挥棒终于转向;

第二,高考体检中学生的近视率、肥胖率等体质监测情况,要纳入对高中学校办学质量的考核评估。这个也很好理解,意思就是今后学校不能再只抓学生成绩,而不抓学生的体质健康。如果培养一堆“小眼镜”“小胖墩儿”出来,那可是会影响学校的考核的。这算是一道新的“紧箍咒”了。

第三,评价标准加入“以入量出”的考量。这个咋理解呢?其实就是让考核评价更加公平。以前很多高中牛,其实靠的是生源牛。但是,今后,这种靠着生源好,所以出口好的学校,在评估中将不占优势。那新考核什么呢?考核入口和出口的对比,即学生在高中三年到底有多大的进步,以此来促使学校不要过分依赖生源办学,而应该把力气都花在培养学生身上。这一条,对于调动薄弱高中的办学积极性,也是非常有帮助的;

第四,就是特色化发展。前不久成都才公布了一批特色高中,类型有国防教育、艺术教育、拔尖创新人才早期培养、普职融通等,多样化特色发展也是高中学校今后的一大方向。也就是说,大家不再集体拼分数,而是在不同的赛道里,拼不同的特色。这样一来,既可以给不同兴趣特长的学生更多适合的选择,也让学校不再将“拼分数”视为唯一的办学出路;

第五,很重要的一点,就是2022年的成都中考政策已明确:普高招生计划要在2021年的基础上,扩招5000人以上。我们都知道,以往部分高中为了保住自己的升学率,一般都希望招生规模越小越好,那么扩招怎样才能真正实现呢?除了上述“不考核升学率”“考核以入量出”外,其学位供给能力今后也会纳入考核范围,以此来鼓励普高扩大办学规模,增加招生计划。

解读二:高中招生录取模式变了,将意味着什么?

关键点:综合素质评价要重视、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不是口号

在这项解读之前,我们先普及一个知识点:综合素质评价写实记录。

这是家长们不太搞得懂的一个点,也是家长们比较容易忽略的一个点。

先来看2022年成都中考政策是怎么说的——“成都市将构建基于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结合综合素质评价的高中阶段学校招生录取模式。”

这句话是不是看似眼熟?好像多年的政策里面都提到过综合素质评价,但为何2022年就要说它是“新模式”?

首先,2022年明确了综合素质评价将运用在哪些方面,而不是一句模糊的“作为高中学校录取时的参考依据”。

那么它会运用在哪些方面呢?一是作为指标到校生的推荐依据,二是作为项目班招生的录取参考,三是作为普通高中招生录取参考。以上每一个方面都细化到了比如哪些情况“优先推荐”,哪些情况“不得推荐”,哪些情况“优先投档”,哪些情况“最后投档”。家长一定要高度重视,因为相比往年的招生录取,这次的规定,在可操作性是非常强的(了解相关具体规定戳链接:综合素质评价是否计入中考成绩?成都市教育局回复了)。

其次,2022年综合素质评价的产生方式也发生了改变。以指标到校生为例,往年指标到校生的基本条件之一是综合素质评价要求达到A等,而2022年,则是要求完成综合素质评价写实记录。那么,问题来了,这两者有何区别?

真的可以说区别太大了。大家要知道,评价等级其实是一个较为笼统的概念,对于学校来说,为了不影响学生升学,结业时几乎可以给到绝大多数学生A等的评价,这让综合素质评价实质上并没有发挥出应有的作用,沦为了“走过场”。而现在,不再给等级的写实记录,则更细致明确、更具操作性,其指向是提供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证明材料,否则不得推荐为指标到校生。

比如我们来看“优先推荐”的情况:有市级及以上“新时代好少年”获奖记录,有市级及以上“劳动奖章”“劳动能手”获奖记录。同时,参加体育课、体育大课间的表现,参加美育教育的表现,以及劳动意识、劳动习惯、劳动能力等方面的表现,作为推荐依据。你看,是不是非常清晰?

再来看“不得推荐”的情况,同样十分明确:严重违反中学生行为守则、校规校纪,以及存在考试舞弊、校园欺凌行为,无正当理由不参加体育锻炼,无正当理由不参加美育课及其他每位同学均需参加的美育活动,无正当理由不参加劳动教育。

那么这些在指标到校生的产生过程中如何落实呢?学校不按规定来怎么办呢?这就又要说到指标到校生的公示制度了,它不仅操作办法要公示,还要求“各初中学校应在校内、毕业班级内,张榜公示本校符合指标到校生基本条件的所有学生名单、产生的结果”。到时候,孩子是否符合指标到校生的推荐条件,是否有“不得推荐”的情况,这个是要接受全校师生共同监督的,孩子有没有正常参加体育锻炼、是否存在校园欺凌的行为、参没参加美育活动等等,相信没有比朝夕相处的同学和老师更加清楚了。

所以,新政策在操作性上,几乎是一环扣一环,既便于学校和教育主管部门操作,也让家长和学生可以做到心里有数,知道具体的努力方向。

当然,这里也要补充一句,是不是孩子只要把综合素质评价写实记录完成了,就可以升学无忧?肯定不是这样的,这只是一个方面,一种新的变化和导向,就算是指标到校生,也还是要综合考虑学生初中三年的学习成绩表现,所以!家长应该更加重视起孩子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重视起综合素质评价写实记录,但是!这不等于只顾其它方面发展了就要荒废“智育”的发展。

最后,我们来打个总结:

“双减”减轻了小学、初中学生过重的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家长们一定会问,那眼下中考怎么办?高中怎么办?

从我们解读的这两个关键点的变化来看,高中其实也是在进行相应的变革——减轻学生学业负担、引导多样化个性发展、重视德智体美劳、评价更加多元,包括普通高中扩容提质、普职融通的推进、高职和本科升学通道的拓宽等等,促进高中多样化有特色发展,孩子的求学之路其实是越来越宽,选择越来越多的,而整个教育生态的转变也是一脉相承的,再往前看,以后新高考的推行,选课走班的普遍实施,学生生涯规划的前置……都需要家长对教育的发展走向有一定的认知,理性对待,先将自己从“分数焦虑”中解放出来,才能够真正抓住政策的红利,找到适合孩子成长、成才的教育方式。

[打印文章] [添加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