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名家长】艾国军:引领的力量——家庭教育探讨

文章来源:《简之韵》2016年第一期 发布时间:2016年03月26日 点击数: 字体:

引领的力量

   ——家庭教育探讨  艾国军

序:“救救孩子”——鲁迅。 “引领,我们的力量”——作者。

孩子的教育,是每个家长最重要的“人生课题”,也是时下诸多家长的“心病”。“过后方知”似乎成为了当今家庭教育的“缺失通病”。究其根源,是我们做家长的要么不重视家庭教育,要么不懂得怎么样才是科学合理的教育。传统的“管教式教育”,已经过时,而“天性自然”或“过度期望”的教育价值观念则成为两种颇为流行的倾向,懂得教育孩子的家长不在少数,但真正懂得适合自己孩子的教育的,恐怕并不多了。那怎样的教育才是适合大众的家庭教育呢?做个形象的比喻:我们不应该只在后面赶孩子,也不应该只在旁边拽孩子,我们应该做的,就是在孩子的前面,转过身来,借助自己的高大形象和微笑,加之威严的人格力量,召唤孩子向前再向前,直到孩子和我们一样高大,和我们一样并肩并走到我们的前面去!

这就是引领。

美国心理学家弗洛姆说:“责任并不是一种由外部强加在人身上的义务,而是我需要对我所关心的事件做出反应。”引领,比其它任何一种教育方式都更有力量,当然更具有艺术性,父母首先要具备一个理念:面对孩子,我们必须自觉地反应为让引领成为自己的责任。这不是说教育孩子是责任,而是我们的责任在于教育孩子必须选择引领!有了这个先觉,我们就拥有了不同的角色感知了,继而,去探究这个角色怎么样才能够更好地发挥效益。

 我是一名家长,也是一名有24年工作经历的教育人,大学所修专业是教育学、心理学。在几十年的多角色教育工作磨练和观察反思下,我借用鲁迅的话“救救孩子”,以“引领”为灵魂,系统盘点我们的家庭教育,期待“抛砖引玉”,共同探讨家庭教育新思路。“教无定法”,只能“百家争鸣”,让我们一起修缮吧,教者上善,因势利导也!

一、家庭教育误区的背景:

我们正处在社会大转型的时期,在很多外源性观念和本源性观念的冲击下,产生了形形色色的教育观念,这些观念让我们无所适从,从而使我们逐渐偏离了核心尺度或者体现出种种盲目性、随意性。独生子女、留守儿童、家庭离异、社会环境光怪陆离等因素,像洪水一样袭击我们的孩子的时候,父母缺乏足够的人文素养、耐性和科学合理的方法,因而普遍出现这样一种现象:

当孩子小的时候,我们都觉得他们是那么的可爱、聪明、活泼、听话,延续着我们的希望和理想,让我们谈起孩子就可以滔滔不绝——然而突然有一天却感觉到孩子似乎不怎么听话了,有逆反心了,我们付出再多,孩子也不理解了。?

对此,简单以传统优秀文化和现代教育理念为标准作一个对比分析:

 

项目

优秀文化和现代教育理念

冲击

长幼观

尊老爱幼

自我中心、爱心缺失

物欲观

平淡、渐进、本分、知足

享受、攀比、拜金

成长观

修身齐家治国、循序渐进

急功近利、拔苗助长

学习观

学以致用、修身、格物致知

功利、教条、强迫

人际观

友、善、团结、和谐

自我、功利、排异、非信

生命观

尊重、唯一、至上、健康

淡漠、随意

人生观

积极、阳光、责任

灰暗、消极、盲目

价值观

互助、共进、共享、共患

利己、功利

 

二、家庭教育乱象及建议修正策略:

(一)、价值观混乱:

1.包办式:

“孩子,这个你做不来,不准乱动。”

  上下学接孩子的时候,婆婆说:“书包拿给我背”。

修正策略:尽量让孩子去尝试,不要剥夺孩子的天性和应该承担的义务。

2.强加式:

⑴角色强加:“我的小皇帝”。

修正策略:角色规范,该怎么叫就怎么叫。

⑵成长强加:“孩子好不容易考了90分,爸爸却问:90分以上还有多少?”

修正策略:看到孩子的进步和全面。

⑶情绪强加:“老子今天情绪不好,你少来惹我”。

修正策略:扬长避短、走进孩子,拒绝给孩子负面情感示范。

3.“短板”式:

  “你看某某考了95分,你怎么才考50分?”

 修正策略:对孩子应着眼看长板,然后促中板,补短板。

4.是非标准混乱:

“搞卫生时,老师说:学校就是你的家;迟到时老师说:老是迟到,你以为学校是你的家啊?”

“儿子,你要是考了第一名,我给你100元奖励”。

修正策略:谨言防异,让孩子判断标准统一、尽量不用异化的刺激,防止

孩子产生“免疫力”。

(二)、错误的责任意识:

 “孩子围着桌子跑,不小心碰到桌子,哭了。妈妈说:乖乖,我帮你打桌子,

桌子是笨蛋,把我宝贝弄疼了”

修正策略:让孩子从小正确认识自己的行为,敢于面对挫折和自我调整。

“自己都管不好做不好,你理那么多事情干什么?”

修正策略:善加引导,让孩子自己去思考、去尝试、去自主

(三)、不要教会孩子欺骗:

“你再不听话,我就不理你了!”

修正策略:不要轻易下结论,更不能把感情作为教育的筹码。

(四)、自以为是、家长制作风:

“你这么大懂什么?”“你才活了几年?”“小孩子没有说话的权利”“想我

当年怎么怎么做的”

                 修正策略:教育孩子,不可以用年龄逞强。尊重孩子,孩子没有空白不幼

稚了,我们还要教育做什么?

    (五)、强制的模糊目标:

      1.习惯了以成年人的姿态和语气去命令孩子。应该蹲下身来和孩子交流。

      2.我们给孩子这样的理想“改变世界---改变国家---改变家族--- 改变自

己”。应该倒过来要求。

      3.要求孩子必须做到的事,至少家长要做到80℅。

      4.有多少家长可以做到“我不赞同你的观点,但我誓死捍卫你说话的权

力”?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不做孩子面前的“小人”。

   三、引领孩子注意思考以下几个问题:

1.孩子的起跑线究竟是什么?(咨询案例一:天生我才必有用)

2.家庭教育必然会有分歧意见,但作用于孩子时,必须是统一的声音。

3.家长不能够只树立自己的威严,应该更多为知识、道德、法律树立威信,这些威信树立了,家长的威信自然也树立了。

4.家长应该加强自我提高和修养,遇到不明白的问题,尤其是道德、法律、价值观念等层面的应该积极主动与学校教育配合。

5.关注孩子生理、考试分数的同时,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特别注意培养孩子抗挫折能力和意志品质的培养。(咨询案例二:沉迷的25岁儿子)

6.特别忌讳:

(1)胡乱作比较。

(2)侵害孩子权利。(咨询案例三:尊重孩子的意见)

(3)极端主义。

(4)滥用感情。

四、我的家庭教育:

我的家庭是典型的三口之家,我是中学教师,妻子是小学教师。儿子艾抒皓,1995年出生,2012年简阳中学毕业,是四川省优秀中学生。高考以理科644+20分考取并就读于清华大学工程物理专业。

小学就读简阳实验小学,五年级时跳级至简阳中学读初中。特点: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良好,具有自主探究学习的兴趣和精神,思维敏捷、动作快速果断、记忆力和专注力强,成长目标明确、善于计划,自信心强,自我执行力和调节能力强。从小学习过英语、书画、乒乓等,作为兴趣,广而不专。中学时曾参加国家奥林匹克物理和数学竞赛,均获全国二等奖。

在大学学习期间,兼修经济学,获取了本科双学位,并于2015年顺利获取北京大学经济管理研究生进修资格。

总体上,我对孩子的教育是顺利和有成效的,但也存在着一些问题。本着客观和学习交流的态度,现进行一个梳理,和大家一起共勉。

1、认清孩子

全面研究、准确把握,做到客观真实,是施加影响的前提条件。从识字看记忆力,数理运用看逻辑思维能力,从游戏看兴趣和潜质以把握拓展的度,从多方兴趣看意志和专注力,从行为看品质和办事能力等等,策略有:①严格规范的思想品德教育;②行为控制与灵活;③小学、初中、高中学习方面的不同要求;④学业成绩目标的制定;⑤兴趣爱好的培养与取舍。

2、以身作则

①思想品质、行为习惯、办事风格的潜移默化;②共同学习和研究;③有要求必检查,有检查必处理,有处理必沟通;④再忙不能够忽略孩子,再闲不能够影响孩子;⑤减少指导错误;⑥经常与老师交流,但注重孩子进步点;⑥家校活动等亲自并智慧参加;⑦和孩子一起游戏、共同劳动。

3、相互尊重

①孩子再小,也是人,蹲下身子,平等交流;②事先约定,用规矩约束孩子和自己;③把握分寸、恰到好处,不要让自己和孩子都走到“绝路”。

4、善于引导

①必须有耐心,细致观察洞悉一切;②不要不懂装懂,指导要有方,话要说到点子上,让孩子觉得有用,尤其高年级;③自己不能够处理的,及时寻求帮助,切不可大事化小,小事化了;④采用多种方式与孩子交流;⑤教会孩子抗挫折的思路。

5、历练心态

①因势利导、教育也不能够攀比;②激励孩子不能够只用单一方式,如物质,更多采用精神层面的;③无论孩子水平如何,励志教育是永恒的,励志的目标是多样化的;④应试教育下,分数要关注,但注意技巧。

6、贯彻执行

①依法治家理念,不可“人治”;②家庭教育必须形成合力,有核心的教育力;③言必行,行必果;④态度决定一切,习惯成就成功,细节决定成败,优秀就是一种习惯;⑤孩子出现“逆反”现象,必须究其里,不可堵,也不可放,缺乏方法时,寻求帮助。

7.主要问题:

  对孩子的发展空间认识不足,导致引领和培养办法单一且缺乏突出特质;缺失人际关系的有效重视,导致人格发展不够完善,性格上有些偏内向,人际交往能力欠佳;注重学习能力培养,忽略孩子艺术素养的开发等。

五、根据人身心发展规律做好阶段性引领

1.婴幼儿阶段,重点引领儿童对这个世界充满好奇,感受新鲜的信息,保持对自己和环境的浓厚兴趣;苏霍姆林斯基说:大自然的美使知觉更加敏锐,能唤醒创造性的思维。家长要充分利用双休日与节假日带孩子走进大自然。

2.幼儿阶段,以游戏为主要途径,引领孩子在活动、文字、图片、数理、因果关系、相处、顺序、时间等方面的兴趣力、参与力,同时逐步引导孩子学会善于对话,学会简单的归纳总结。发展孩子的想象力是创新的翅膀,幼儿期是培养和发展想象力的最佳时期。要让孩子完整地做好一件事。家长要善于设问引导孩子思考。

3.学龄初期,建立学习、人际交往、生活能力、辨别能力的初步规范体系,开始养成各种习惯,家长养成观察和陪伴孩子的习惯。多鼓励孩子动手动脑,家长要相信幼儿在发展上存在着巨大潜力,必须克服包办代替,过度保护及控制过多的现象,给孩子自己动手动脑进行探索的机会。

4.小学中段开始,重视品质、集体观念、平等互助观念等道德培养,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上重点培养孩子阅读的习惯和逻辑思维能力训练,要善于观察孩子特点,扬长补短,因势利导。

5. 小学高段重点矫正孩子思想品质、行为习惯、思维习惯等方面存在的问题,逐步引领孩子初步建立健康的、科学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社会观。学习上,针对儿童特点,进行必要的系统性的补充和开发。

6.初中阶段,密切关注孩子身体和心理的发展动态,有技巧地与孩子保持经常性的交流,把尊重和要求有机结合起来。处理好和孩子的关系,是这一时候最重要的任务。

只要我们在孩子的早期逐步科学进行引导,打好基础,一方面体现人文精神,一方面也要严格要求,既不能失之以宽,也不能失之以严,把握好度,找到适合自己孩子特点的引领之路,孩子的健康之路就是顺畅的、有效的。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做好家庭教育,利在后代,功在千秋。我们正处在一个极速发展、纷纭变化的扁平世界,各种有利不利因素纷至沓来,用我们的智慧,为孩子编制更加科学的温床。家庭教育,是一本永远研究不尽的学问,没有不变的真理,没有教不好的孩子,没有找不到的方法,让我们吸取古今家庭教育的丰富经验,植根当代缤纷的土壤,结出灿烂的成果!

最后,以诸葛亮的《诫子书》作为结语: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冶性。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注:艾国军,简阳中学教务处副主任,简阳中学12高年级考入清华大学学生艾抒皓的家长

[打印文章] [添加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