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学生体质,需软硬件全面配合

文章来源:华西都市报 发布时间:2017年09月16日 点击数: 字体:

中学生运动会纪录“沉睡”40年无人破、高中班里引体向上少有人达标、体育课长跑改短跑……记者在多地调查发现,随着居民生活水平提高,我国中小学生身高、体重等身体指标均有不同程度提升,但体质下滑引发“好日子养出弱孩子”的担忧,被广泛关注。(新华社)

这取的是东北数据,最早的1977年女子800米纪录都还在那悬着。“现在市运动会,相当于过去校运动会水平,而且成绩还在往下走。”这估计并不是某一省特有,全国都是这趋势。关于青少年体质下降,多年前也就有报道。

几年前一个《中国青少年体育发展报告》,看点就有“大学生身体素质不如中学生”。有些指标,中学生止跌回升,而大学生仍未探底。也能找到佐证,比如前几年短短十来天,全国接连发生数起大学生体测跑步猝死意外;新生军训两周,三千多学生累计看病六千多次……

再看成人,炫跑族崛起,看似城市中产们应该身体素质不错。但仅以上海为例,之前的《2017上海白领健康指数白皮书》就显示,体检异常比率直线上升,九成多有问题,比如超重、脂肪肝及高甘油三酯血症。这就是魔幻现实,日均万步的霸榜一族,实则也是体检堪忧。

中小学、大学还有成人,各项数据,三圈看完,你更懵了,不知到底谁是野蛮体魄的代表了。其实,数据都是动态的,甚至是伴随中小学生到大学生到毕业入职成长全程的。如果从小锻炼不足,你很难相信随着年岁增长,某一群人突然变成健康生活、科学锻炼的先锋了。

别说伪锻炼的晒图炫跑的,就是专业田径队,前段职业赛中国万米冠军成绩28分,也被跑圈好事者拿去跟日本大学生比,也就相当于人家校运会水平。为何差异如此?蒋方舟就说,在日本亲历的东京跑步圣地,沿途有专门为跑者提供水和休息的地方;美剧也都看过,如纽约中央公园,这都是我们可遇不可求的。这种诱惑你跑的环境,也是健身锻炼成为社会自觉的一个重要原因。

有大学要求学生一学期跑120公里,不到有些跑者一周跑量。还被起哄,算来不过日均一公里。硬逼没有效果,学校、社会和竞技有机融合,至少如训练场地不再稀缺,随处可跑,下楼就练,不用占道暴走,不用高价临租,慢慢跑步健身,国民体质提升都会好起来。运动文化需要时间培育,但从学校政策,到市政硬件的配合必须到位,不能一边怪孩子弱,一边取消应有体育科目。(记者 李晓亮)

[打印文章] [添加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