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阳中学2014高10月月考文综试卷及答案(历史部分)

文章来源: 发布时间:2013年10月11日 点击数: 字体:

                                

简阳中学201410月月考文综试卷(历史部分)

      命题人:方华         审题人:万国兵

说明:本试题分第一卷(选择题)和第二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

                                                     第I卷(选择题,共48分)

一 单项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

1、唐太宗在总结其治国经验时,提出“国以人为本,人以衣食为本”的理念,同时又认为“夫安人宁国,惟在于君,君无为则人乐,君多欲则人苦,朕所以押情损欲,克己自励耳。”唐太宗的治国经验体现了中国古代哪些学派的主张(  )

 A.儒家、法家   B.儒家、道家   C.墨家、儒家     D.法家、道家

2、有学者认为早在商代就可能出现了牛耕,对他最有利的证据是(   )

A.商代遗址中出土了牛骨

B.《诗经》里有农耕生活的描写

C.孔子学生冉耕字伯牛,名字有耕、牛二字

D.古文字学家发现甲骨文中有字呈牛引犁头启土状

3.《荀子·君道》写道:“墙之外,目不见也;里之前,耳不闻也;而人主(君主)之守司(官吏),远者天下,近者境内,不可不略知也。”为达到这种效果,秦始皇采取的措施是

A.推行郡县制度,加强地方控制      B.设立丞相,帮助皇帝处理政事

C.设立御史大夫,负责监察百官      D.设立太尉,负责管理全国军务

4.北方地区流行这样的俗语:人生有三宝,丑妻薄地破棉袄。它从本质上反映了(    )

A.农民富裕安逸的生活              B.农业在社会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

C.以家庭为单位的小农经济特征      D.商品经济极端落后

5.“朝奉”本为官名,有些徽商是由仕而贾的,他们不愿人们称其为“老板”,代之以“朝奉”的称谓。到明末,世人统称徽商为“徽州朝奉”。徽商不愿称老板,本质上说明了(    )

   A. 崇本抑末的观念根深蒂固             B. 徽商处事的低调谦虚 

   C. 商人大多走官商结合之路             D. 徽商附风趋雅的特点

6.以下为《19世纪60~90年代中国纺织品进口情况表》。该表能反映

 

时间

进口总值

(单位:银两)

其中(单位:银两)

棉织品和毛织品占

当年进口总值之比

棉纺织品

毛织品

1867年

6930万

1300万

740万

29%

1873年

7410万

1800万

590万

32%

1883年

7360万

1680万

390万

28%

1893年

15130万

2730万

460方

21%

 

A.中国自然经济完全解体

B.棉、毛织品是最大宗的进口商品

C.中国这一时期外贸顺差不断扩大

D.中国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7.李鸿章自嘲“一生风雨裱糊匠”,他裱糊的“屋子”及所用的“材料”分别是

A.清朝封建制度   西方先进科技      B.清朝封建统治   君主立宪制度

C.清朝封建制度   民主共和制度      D.清朝封建统治   养兵练兵之法

8.美国历史学家费正清在《伟大的中国革命》中认为:“鸦片战争的发生意味着中国拒绝在外交平等和对等贸易的基础上参加国际大家庭,结果导致英国使用武力。”这一观点

①为英国侵略进行辩护      ②不赞成使用武力

③肯定了中国抗争的正义性 ④从全球化的角度分析战争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9.梅光迪说:“吾国近年以来,崇拜欧化,智识精神上,已惟欧西之马首是瞻,甘处于被征服地位。欧化之威权魔力,深印入国人脑中,故凡为‘西洋货’,不问其良否,即可‘畅销’。然欧化之真髓,以有文字与国情民性之隔膜,实无能知者,于是作伪者乃易售其术矣。国人……对于本国一切顿生轻忽厌恶之心,故诋毁吾国固有一切,乃最时髦举动,为弋名邀利之捷径。”以下事件与上述说法相符的是

A.洋务运动    B.戊戌变法    C.辛亥革命     D.新文化运动

10.“一个民族的觉醒,通常要有两个条件:第一,这个民族面对着或者经历了以往没有遇到过的严重危机,甚至整个民族被逼到生死存亡的关头,旧格局再也无法继续保持下去。第二,还要这个民族能看到出路,燃烧起新的希望,深信只要奋起救亡,勇于变革,就可以改变目前的艰难处境。”下列能够反映20世纪中国“旧格局再也无法继续保持下去”和“奋起救亡,勇于变革”的史实是

    A.甲午中日战争和公车上书            B.瓜分狂潮和义和团运动

    C.八国联军侵华和戊戌变法            D.《辛丑条约》和辛亥革命

11. “生民之初,本无所谓君臣,则皆民也。民不能相治,亦不暇治,于是共举一民为君。夫曰共举之,则非君择民,而民择君也。夫曰共举之,则其分际又非甚远于民,而不下侪于民也。……夫曰共举之,则且必可共废之。”上述材料中体现的观点及其在中国最早的倡导者应该是

A  中体西用,地主阶级洋务派     B.主权在民,资产阶级维新派

C  民主共和,资产阶级革命派     D.民主科学,资产阶级激进派

12.某学者曾提及:一群志趣相投者“生育于此种‘学问饥荒’之环境中,冥思枯索,欲构成一种‘不中不西即中即西’之新学派”;由于固有之旧思想根深蒂固,所汲取的西学极为有限,其学说难免支离破碎。文中所说“新学派”  的代表人物是                                     

 A.林则徐、魏源  B康有为、梁启超   C孙中山、章太炎   D陈独秀、胡适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2分)

二 非选择题(52分)

13 (20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论语·里仁》

“存天理,灭人欲”。   ——《朱子语类》卷十三

“愿募民自给费,因官器作煮盐,官与牢盆。…敢私铸铁器煮盐者,钛左趾,没入其器物。郡不出铁者,置小铁官,便属在所县.”——桑弘羊《盐铁论》

元世祖干1292年下令“禁两浙、广东,福建商贾航海者”;明朝嘉靖(1522-1566)则规定:“查海船但双桅者,即捕之,所载即非番物,俱发戍边卫。”

(l)依据材料一,分析阻碍中国古代商业发展的因素。(6分)

材料二 下面是1836~1838年与1894年中国茶叶产销量统计表

 

 

1836~1838年(平均每年)

1894年

数量(万担)

比例(%)

数量(万担)

比例(%)

内销

165. 29

76. 78

171. 48

44. 32

外销

50

23. 22

215. 44

55. 68

产量

215. 29

100

386. 92

100

(2)材料二反映了什么现象?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种现象的成因以及对中国经济结构的影响。(6分)

材料三:观察下面“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曲线图”。(注:图中A、B、C、D反映了近代以来我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基本发展脉络。)

 

 

 

    

(3)材料一图中A、D两点分别反映民族资本主义经济什么样的演变状况?(4分)影响C点的最为有利的客观原因是什么?(2分)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在旧中国的历史地位。(2分)

14(32分)在人生的旅途中,家是你永恒的港湾,疲了惫了,想一想家,那是你力量的源泉;在社会的纷争中,家是你永恒的坚石,惧了怕了,想一想家,那是你自信的来源。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明代)连江县的杨崇家庭,六世同居,男女老幼有70口人,饮食一道,财产共有。南平廖氏,五代同居,也同耕共食。大田县吴氏六世同居,男耕女织,不分彼此.福清县王荣也是六世同居,大小家人七百余口,不曾折箸争吵过,而且这个家庭一直发展到清代,是福建历史上受明清两代封建王朝表彰而名扬一时的大家庭。   ——彭文宇《历史上闽台家庭与家族交往》

(1)据材料一,概括明清时期福建地区大家庭的基本特征。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清统治者表彰这类大家庭的主要目的。(8分)

材料二 20世纪初,一个引人瞩目的现象是,家庭制度在中国受到空前激烈的批判:一个将家庭作为组织、管理社会基础的传统社会,在现代化进程中,为了从传统之茧中蝶化,对家庭制度进行批判是必然的。

——孟宪范《家庭:百年来的三次冲击及我们的选择》

(2)材料二是否表明20世纪初中国传统家庭制度发生了变化?结合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的相关知识证明你的判断。(8分)

(3)从现代化的角度分析,为什么材料二所述20世纪初的中国“对家庭制度进行批判是必然的”?(6分)

材料三 这一运动的收获是空前的……这种社会细胞——家庭改革,对于提高人民的政治热情,挖掘潜力建设我们的祖国,是会起着重大推动作用。

——《华北区贯彻婚姻法运动总结》(1953年)

(4)你认为材料三中家庭改革后的中国家庭伦理关系有什么新变化?(4分)

材料四 通过把工作转移到家庭之外,工厂也从不同的方向吸引父亲、母亲、孩子远离家庭,从而改变了传统的家庭生活模式。

——E(美)杰里·本特利《新全球史》

(5)根据上述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推动家庭变革的基本因素有哪些。(6分)

 

简阳中学2014高10月月考历史答案

一 选择题

BDCCA       DACDD    CB

二  非选择题

13  (1)儒家思想“重义轻利”的观念,求利成了“小人”与卑鄙的标记(2分);封建政府推行盐铁专卖制度,与民争利(2分);实行海禁、闭关锁国政策等(2分)(若答重农抑商政策可酌情给分)。

(2)现象:近代茶叶生产扩大,其产量翻了近一番;茶叶外销大幅增长,比例超过了内销。(2分)

原因:由于西方列强侵略,清政府被迫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而开埠通商;中国逐步卷入世界资本主义市场,沦为资本主义国家的原料产地。(2分)

影响:中国自然经济开始解体,客观上有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和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2分)

(3)A点标志着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产生,D点标志着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消失。(4分)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欧洲列强忙于战争,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2分)是一种先进的经济成分;(1分) 遭受双重压迫,不能独立、正常发展。(1分)

14(1)特征:以血缘为基础,累世同居;共同生产,共同享有财产;家庭关系和睦。(6分)目的:维护社会稳定,巩固封建统治。(2分)

(2)是。(2分)理由:维新变法、辛亥革命等政治运动对封建专制的冲击,自然经济的进一步解体,动摇了传统大家庭制度的经济基础;新文化运动等思想解放运动改变了人们的传统家庭观念。(6分)

(3)政治上,传统的封建家长制不利于中国政治民主化的进程;

经济上,以小农经济为基础的传统家庭不利于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思想上,传统的封建家庭伦理观念阻碍了西方民主思想的传播,不利于人们的思想解放。(6分)

(4)新变化:婚姻自主,男女平等,家庭民主。(4分)

(5)基本因素:社会经济的发展;国家的政治变革;思想观念的转变。(6分)

[打印文章] [添加收藏]
下一篇:古代残暴酷刑[ 10-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