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阳中学2017年师德演讲】漫道当求索 驽马功不舍

文章来源: 发布时间:2017年11月08日 点击数: 字体:
漫道当求索 驽马功不舍
简阳中学历史组  方婷

正如这个题目所示,我想要探讨的问题,是一个天分不高,但饱含热情的年轻人以何种动力在教育之路上摸索和坚持。

当我站上讲台的第一天,看着教室里一张张青春稚嫩的面庞,我问自己:三年以后,他们将以怎样的姿态离开我的班级,是眷念还是决绝,是踌躇满志还是垂头丧气,是正直善良还是满腹心思?十年以后,他们将如何回忆我,以微笑,以眼泪,还是以沉默,以愤怒?   

常在朋友圈看到老师们自我调侃:自嘲我们是拿着卖白菜的钱,操着卖白粉的心。之前高考填志愿,广大热心老师们更是真诚呼吁:如果是亲生的,千万别让他报师范。我们以这样的方式来调侃无奈的现实,来消解现实社会中教师自我认同感不足的创痛。但书是要教的,工作是要继续的。我们如何对抗这种创痛,从而坚持自我?

 我试图回望历史,以获得力量。我国历史上的很长一段时间,教育是特权,统治者垄断知识,阶层流动是不可能的,更遑论文化的繁荣。战国时,私学之风逐渐兴盛,文化的下流导致人才的上升,才有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思想璀璨文化繁荣的时代。直至科举制兴起,各阶层有了稳定的上升渠道,中华文脉得以延绵千年而不绝。再到近代,内忧外患之际,教育于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中的作用越发凸显。百年国史已有镜鉴:教育盛,虽战乱纷争而人才辈出,民力充沛,国体向上。教育衰,纵四海平定歌舞升平也社会浮躁、未来迷茫、振兴乏力。教育,国之命脉,牵一发而动全身,系百年而导国运。而教师又为教育之魂魄。离我们最近的民国时期,大师辈出,如蔡元培、晏阳初、竺可桢、陶行知、马相伯、张伯苓等教育者,他们也曾为学生,唯理想至老不灭。或者说破灭一次,再理想一次。在波澜壮阔的文化民国,烽火连天的战乱守拙、大江大海的南渡北归里,他们宛如灯塔,各自照亮一方山河,开一代风气,启一代民智。

千年前范仲淹先生曾长叹:云山苍苍,江水泱泱,先生之风,山高水长。回顾历史,这些百年剧变中大先生,都紧握时代脉搏,把历史担于双肩,以启民智为己任。从1917-2017,百年历史,风云际会,李鸿章说,洋务运动时期乃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而我看,今日之中国,才逢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我们正处在一个改革的历史关口,处在一个探索的关口,教育改革方兴未艾,简阳融入成都如火如荼,以及即将实行的选课走班制度,都对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这些时代潮流中的小老师能从这些大先生们身上学习什么呢?我想,是永远保持对教育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是敢为人先的担当和主动出击的勇气。

厦门大学教授邹振东在去年厦大的毕业演讲上说。最好的老师有三种:第一种是递锤子的,你想要钉钉子,你的老师递给你一把锤子——多好的老师;第二种是变手指的,你的人生需要好多黄金,老师让你的手指头变得可以点铁成金——多好的老师;第三种是开窗子的,你以为看到了风景的全部,老师帮你打开一扇窗,你豁然开朗,啊,原来还有另外一个世界——这是最好老师中的最好老师。

这是我的自我鼓励和期许。

一届学生毕业了,一届学生又来了,学生毕业,应该是一所学校最值得骄傲的事,因为每一次毕业,就是一次传播。我希望多年以后,我的学生从我这里带走的,正是我想要传播的,是一个独立的思想者、终身的阅读者,和公共事务的积极参与者。从这所学校带走的,正是这所学校想要传播的。民主、赏识、创新,大步向前的亮剑精神。他们会把简中的精神传播到大江南北,国内国外。我想,能让我的学生永远和学校保持这样的脐带关系,这就是我能创造的,最好的教育和最大的价值。

长路漫道堪求索,驽马十驾功不舍。丹心已作磁石针,百年大计写春秋。

我期待这一天,我坚信这一天。

 

[打印文章] [添加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