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下的教师角色定位

文章来源: 发布时间:2013年11月17日 点击数: 字体:

新课改下的教师角色定位

四川省简阳中学  彭建 

在如今新课改的教育教学当中,广大教师尤其是作为青年教师更要锐意改革与创新,吸取教育教学得先进思想,并能应用到实践的教育教学当中去,这样就不仅对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且对其教育教学思想和方法也作出了更高的要求。 那么,在新课改中如何认识和贯彻科学的教育教学思想?教师就是的关键,尤其教师的角色定位就直接决定了科学先进的教育教学思想的贯彻和实施。笔者认为新课改下教师正确的角色定位至少要树立起为学生服务的思想:

(一)为学生服务,首先要促进教师角色的转换

在新课改下的今天,教师不再仅仅是知识的传递者,而已是学习情境中平等的首席和学生学习的促进者。现代教师应致力于组织学习者的学习,为每一个学生的自我成长提供可能性的优质服务。教育就是一种服务:为学习者提供服务,提供优质服务。教师就像催化剂一样,促进学生学习与体验生活能力的增进。师生相互沟通,形成一个真正学习共同体。而要达到这样的教学效果,就应先促进教师转换角色、使其具有民主的意识和胸怀。

1、从知识的灌输者转换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

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是知识的占有者,所谓的语文教学就是教师将自己拥有的知识传授给学生。教师不管学生接受、消化与否,把自己的观点强加给学生,所以教师成为知识的灌输者,发挥着控制课堂的角色。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对教师的服从,往往只是对教师的霸权与控制的服从,而缺乏对自我的发现。所以教师要树立为学生服务的思想,就必须从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现代学生发展的促进者和引导者。因而,正如德国教育家雅斯贝尔斯所说“教师的职责现在已经越来越少地传递知识,而越来越多地激励思考;除了他的正式职能以外,他将越来越成为一位顾问,一位交换意思的参加者,一位帮助发现矛盾论点而不是拿出现成真理的人。他必须集中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从事那些有效果和有创造性的活动:互相影响、讨论、激励、了解、鼓舞。”由此在新课改下教师要转变传统的角色,努力必须使自己成为学生学习的发动者、组织者、引导者。

我们要认识到学生才是真正的学习主人。教师只是帮助学生学习,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而不是代替学生学习,替代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魏书生老师讲:“树立服务的观点,就得研究孩子需要点什么,孩子能做些什么,咱们能给人家帮什么忙”。魏老师刚出来教书的时候就带了一个全校最差的班,魏老师问他们学点什么,他们回答他们什么都学不会,魏老师没放弃也没强迫他们学什么,而是继续引导他们,帮助他们,根据他们的实际情况,就把难度缩小到一篇文章中的几个生字,可是学生的回答仍然学不会,魏老师又从这几个生字中挑出一个最简单的给同学们学,让他们查字典,结果仍然很失望,同学们回答“不会字典”,魏老师又说:“不会查,告诉大家多念几篇……”就这样,一堂课不长的时间,他们就学会了5个字,接着研究解词,老师根据同学们的需要把7个解词缩到了3个;然后仍从最简单的一个开始,老师掐表看谁背得快,于是淘气的学生就忘记了淘气,也忘记了自己基础很差了,这样做使得同学们突然觉得目标非常明确、任务又非常具体,时间又很短暂,他们所有心思和精力全部扑到学习上了。

我们试想要不是魏老师的教师观从传统中解脱出来,树立了为学生服务地观念,那么这帮学生学习起来就不知所措,学无所谓了。魏老师如果用强制地、命令式的方法来压制学生们服从教师的安排,主观片面地命令学生,这些不能促进学生们学习,反而会使学生们厌学,激化教与学的矛盾,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转变教师角色,积极地引导促进学生们学习,这们则会产生积极的教学效果,有利于缓解教学矛盾。

2、从居高临下的绝对权威转换为“平等的首席”

教师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往往成为教学活动的设计者。教学过程的控制者,教学内容的制定者和学生学习成绩的评判者,教师在学生面前有绝对地权威性。把教师看成是真理的化身,一个知识的仓库,因而什么都让学生觉得教师高明。学生在教师面前只有点头称是的义务,没有摇头怀疑的权利,更不具有反驳教师见解和发表不同意见的地位,教与学的矛盾十分突出。在新课改的环境下教师要用心解决这一矛盾,首先则就要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承认每一个学生的内在潜质,成为学生的朋友,成为与学生人格平等上的首席者。

作为平等中的首席,“教师的作用没有抛弃,而是得以重新建构,从外在于学生情景转向与情景共存。是内在情景的领导者,而不是外在的专制者。”[6]所以在现代教育环境里,在新课改的今天,教师是学习者在其个体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影响和作用的中介。

师生之间的平等,这不仅仅是人与人之间尊严的平等,更重要的是人与人之间权利的平等,特别是学生受教育的权利的平等。学生是否真正享受平等的受教育权利,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是否真正平等地尊重每一个学生,我们应该明白在新课改的教学过程中教师是作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与促进者,而不是决定者,要把自己视为一名学生,与同学平起平坐,不压迫、强制学生们的学习,用对话的方式来处理教育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从不把自己视为绝对权威,同学们必须按命令行事,应该与同学们共学习,当同学讨论不能解决的问题,查字典也不能解决的生字,连自己也不知道的问题时,就主张与同学相互交流,共同解决。教师应该不要为自己不能解释的问题,不懂装懂。有时自己错了,还在学生们面前承认,鼓励学生们积极思索,大胆发表不同意见,与学生一起探讨,并且以更努力的态度来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能。

(二)为学生服务,要确立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

新课程标准再次明确提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而且新课程标准的教学建议中说“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尤其在这样一个挑战与机遇并存的时代,科技的发展,人的潜力得到无限的发挥,作为个体的世人,感到自己将拥有更加自由地决定自己命运的能力,未来社会需要富有主体性的人。因而现代教育应当建立在学生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处、学会做人等自主性教育之上,没有学生的自主参与,学校教育将一无所获。所以我们任何时候都必须记住一点,学生应该是自身的主人,是班集体、国家、社会的主人。那么目前对于正处在学习中的学生而言,首先则应确立他们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从而达到为学生服务的宗旨。

1、引导学生参与,确立学生为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

传统的语文学习方式要接受习得,教师在课堂上是一言堂、满堂灌,学生没有一点自主支配的时间和空间,造成了学生在学习中一直处于消极被动的状态。缺乏独立性与主动性,缺少探索精神,依附感强等,而课改课程目标要求语文教学应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激发其学习兴趣,调动其持久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帮助他们树立主体意识,了解自己,了解学习的对象,根据各自的特点和需要,调整学习心态和策略,探寻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和途径。因此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积极引导同学们参与,给他们以主动自由发挥的时间与空间,把学生确立为学习过程中的主体。

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那么他先引导学生进入教师的角色去备课、讲课。这样学生很容易领悟到教与学的关系,老师与学生们之间的平等关系。在实践中教师要注重引导每一位学生都进入教师的角色,激发了不同类型同学的学习兴趣。要多次引导全班同学都进入教师的角色,例如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尝试面对一篇新课文,设计教案,思考自己去讲课,教师不仅要让先进同学讲课,也要请中等学生、后进学生讲课。这样一来,学生长期处于被动听讲的地位有所改变,无论讲的好不好都容易有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讲和听的人的积极性、主动性都增强了,而且各人都想到自己是老师,站在讲台上,面对几十双眼睛,学生的学习责任感不由自主地会增强。学生感到自己要教会别人,那么自己想学会的欲望自然增强。因而学生们不由自主地就会感觉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体,是学习的主人,而不是奴隶。

因而学生的主体地位的确立不能仅仅从教师的角度去确定,同时还要从学生自身出发,从学习方式的转变来说,学生自己要转变被动接受的状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参与到语文教学过程中来,但是这又离不开教师的引导。叶圣陶说:“国文可是教师与学生的共同之作。可是主体究竟是学生。”语文课程标准也明确提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9]因而教师只是学习的促进者而学生则是主体。老师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正是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本的发展观。

2、凡是学生能做的事,老师不做

心理学家布鲁纳指出:“学习是一种能力的建构过程,应积极培养学生本身能力的自信感,使教学过程中学生成为一个积极的探索者。”这一思想,正是主体参与性的教育思想,它要求学生要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的全过程。其实这也是新课改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观念,也即是培养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能力。

由于有了这种观念,教师就可以在课堂上给予学生更多的学习和实践机会,如学哪篇文章,剧本的角色由谁来担当,同学们学习计划的制定,自学时间的长短也常常有学生来确定,除此之外,学生还自己出试题,自己根据个人的实际情况来自留作业,甚至学生的座位都是自愿组合等等这些事情学生能完成的则全都由学生完成。老师不替代学生完成,就拿学生自己出考题来说,传统教学中,出考题一向都是老师的事情,而事件证明,作为老师不再出题考学生,这样学生们觉得考试有很多好处了:首先,复习目标明确了,即同学们复习后,将不会的内容挑出来,成为试题。因为试题的标准答案还要由自己做,这样难点也解决了。其次,学生感觉主动,过去老师出题时,中下等学生摸不清老师思路,基础又差,不知从何复习,干脆放弃。而现在自己出考,主动出击,提高了同学们的学习积极性。再次,同学之间互相考,兴趣浓,等这些都让学生们自觉地意识到自己的学习由自己做主,而不是盲目地随从别人。  

因而在新课改中教师一直要坚持,在教学中,学生能学会的,老师尽可能不讲;讲5分钟能会的,就不讲6分钟。老师不做,不是当老师偷懒,而是尽可能多地给学生锻炼的机会,所以,看起来让学生做事,是为了减轻教师的负担,这不对,这是次要的。更重要的是给学生一个增长能力的机会,他只有更多地帮事,参与制定计划,他才能增长能力,增长主人翁的责任感,这样同学自然就会体验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是主动地学习而不是被动被牵着鼻子走。让同学们在学习中体会到了快乐,体验到主人翁的意识,充分发挥了学生们的主体作用,从实践中实现为学生服务的目的。

总结:长期以来,我国教学实行的是千篇一律的强制式的灌输教育,统一要求安排,用一把尺子去量所有的人,教师总是以惟一的标准模式去代替学生的思考,去限制禁锢学生的头脑,从而否定学生体现个体意识的理解,因而在新课改的要求下,教师应该转变观念,树立起为学生服务的思想,确保学生的主体地位,保证每个学生个体有平等的发展权利。

[打印文章] [添加收藏]
上一篇:让学生学会说话[ 08-0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