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科普微博联盟在蓉成立 本周起将启动300多项科普活动

文章来源:成都日报 发布时间:2014年09月22日 点击数: 字体:

  航空航天科普丰富的成都,动植物科普资源丰沛的昆明,电子信息应用技术广泛的佛山……在我国全民科学普及的“一盘棋”之下,区域、城市之间的科普资源如何有效地互联互动,构建起城际间的科普“绿色通道”?每年9月的第三个周末为全国科普日。记者昨日获悉,随着2014年四川省全国科普日暨中国流动科技馆巡展在彭州启动,由中国科普网、成都市科协联合发起建立的全国科普微博联盟正式成立。而在周末,持续两天的时间里,首先在彭州市启动的科普文化互动平台,就已通过微博直播的方式与市民“零距离”互动。此外,从本周起,在全国科普日期间,我市还将陆续启动300多项科普活动,推进成都劲刮“科普风”。

  移动互联网时代

  科普“变局”

  “移动互联网时代,群众获取知识的渠道越来越多元,科普的方式与渠道也应当推陈出新。”昨日,市科协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根据此前的科普传播调查,当下,以微博、微信等移动互联网端口传播的科普传播方式,呈现出明显递增态势,“渠道与内容并重,拓展新媒体渠道的同时,在一个平台下实现科普资源的城际互动,这是全国科普微博联盟成立的初衷。”

  据悉,首批加入“国字号”科普微博联盟的官方微博平台已近30家,包括中国科普网、中国科普博览、科普中国微博、中国科技网、蝌蚪五线谱、中国气象科普网、百度知道等,同时,成都科协、昆明市科协、南京科协、珠海科协、北京科技视频网等地方科普新媒体平台也跻身“首批”阵列。据悉,作为全民科普“线上线下”新媒体平台的尝试,联盟成立后还将以微博平台为端口,通过互联网平台推出各类形式新颖的科普宣传、互动、交流活动。

  此外,记者了解到,紧随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成都科普也在酝酿“变脸”。眼下,市科协正在探索通过整合我市各级各类科普场馆资源,建设基于网络信息化“科普地图”等方式,推进全域成都科普资源的“通流”。同时,市科协将通过整合成都在互联网领域的优势,打破科普传播渠道与模式陈旧的固化坚冰,依托云计算、大数据,探索建立“科普云”,通过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创新应用,整体提档民生科普的互动方式。

  300多场科普活动陆续

  在蓉上演

  无皮鼓、凹面镜成像、激光竖琴、移动影院……随着“全国科普日”的到来,连续两天,在彭州市文化馆内,以贴近民生、贴近生活为主题的流动科技馆,“搬”到了寻常百姓身边,声光体验、电磁探秘、运动旋律、生命奥秘和数学魅力5个分主题展区的40余件经典科普互动展品,让市民们足不出户地体验到科技玄妙。

  “这是什么呀?为什么这些彩色的颗粒会在玻璃管里跳动呢?”在一个名叫“声驻波”的装置前,来自彭州市实验小学六年级二班的晏思淼发出了这样的疑问。“这个装置,是调节扬声器发出的声音频率,声音沿玻璃管内壁在另一端反射回来。从而使玻璃管内的彩色颗粒形成上下跳跃的现象,频率不同,颗粒跳动的幅度就不同。这就是声驻波现象。”志愿者的解说加演示让晏思淼迫不及待地想要亲自尝试。

  在志愿者的指导下,她用手按下了启动键,小心翼翼地旋转控制扬声器的旋钮,玻璃管内的颗粒果然随着不同频率的声音跳跃了起来。“这个太好玩了。”晏思淼被逗得笑了起来。而一旁陪着她的晏妈妈也很是高兴,“孩子玩得很开心,同时还学到了很多课本上学不到的科学原理,这才是真正的寓教于乐。”身为教师的晏妈妈还不忘如何让孩子学到更多的知识。而今年已经62岁的奶奶邓琼花更是觉得惊奇。“没皮的鼓也能打出声音,好稀奇哦。”邓奶奶指着一旁正被“敲”得咚咚响的“没皮鼓”说。而一旁的志愿者见状赶忙来为奶奶解惑。据悉,从本周起,我市还将陆续启动300多项科普活动,推进成都劲刮“科普风”,到2015年,成都公民具备基本科学素质的比例将达到8%。

[打印文章] [添加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