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阳中学第十一届师德演讲比赛:新时代,新使命

文章来源: 发布时间:2018年09月18日 点击数: 字体:

新时代,新使命

肖慈凤

最开始知道演讲主题的时候,我觉得自己能够写出立意高远、优美的文字,结果现实总是很残忍。经过网上百度和自己冥思苦想N天后,脑子里面仍然是一团浆糊。想狠狠心、咬咬牙直接照抄别人的演讲稿,可又觉得对不起这次演讲机会,不想欺骗各位领导和同仁们。以下演讲是我关于新时代、新使命的一些感想,请大家谅解我的平铺直叙。

也许正如十九大精神所指示的:新时代担当新使命,新思想引领新征程,新判断担当新任务,新要求引领新能力,而作为教师,新时代也要有新教育,新思想也要有新教学。如今,我们的教学活动业已从知识本位的教学转向素养本位的教学,我们也确立了这样的教学理念:真正的教学是教人,而不是教书,学科教师不是教学科,而是用学科来教人。故我们在平时的生活工作中应尽量做到以下几点:

一、多看教育类书籍,总能获得一些火花

人一生就是一条路,在这条路上的跋涉痕迹成为我们每个人一生唯一的轨迹,此路不可能走第二次,而在人生的道路上,我们所见的风景是有限的。可是读书,读一本好书,能让我们看得更远、更清晰,同时能也让我们知道谁与我同行,又有谁看到了怎样的风景,我们又该如何进行自我的追求与调整。在和他人所见的比较中,选择自己的路,也不错过他人遇到的、“博百家所长,为我所用”。教师,无论是文科教师还是理科教师,都需要文化的滋养,需要大视野的支撑,需要阅读的搀扶。因此,我们需要多看书籍,尤其是教育类的书籍,从别人的教学反思总结中收获自己的灵感,激发自己的教学火花。就如这次暑假在家认真读《核心素养导向的课堂教学》,读这本书给我最大的感悟是有好的教师,才有好的教育,教师拥有什么,才能够给予学生什么。《礼记·学记》云:记问之学,不足以为师。教师只拥有知识,就只能给学生知识。唯有智慧才能启迪智慧,唯有素养才能培育素养。学科教师是学科核心素养形成的主要条件,要从知识教学走向素养教学,教师必须从知识型教师转变为素养型教师。通过认真感悟这本书,给予了我向前的动力,指引了我继续前行的方向,也激发了我教学方面的一些思维火花。

二、多参与科研项目,付出总会有收获

我国著名的科学家钱伟长说过:“不上课就不是教师,不做科研就不是好教师!”在科研实践中,教师可以接触到最新科技成果,洞悉并掌握本专业和相应专业的学术动态,从而提高自身素质,改善知识结构,淘汰、更新过时的知识点,并从最新科研成果直接、迅速地反映在教学活动中,提高自身综合素质,适应现代教学发展的需要。

世事都是一份付出一份收获,教育科研也是如此。去年组上几个资深教师带着我共同立项了成都市的科研课题《基于学科核心素养发展的高中生地理空间思维训练策略研究》。最开始的时候,我真的很怀疑自己能在这个课题里面做什么,能够给他们提供什么帮助。可是随着课题的推进,虽然我不能在深入思考方面作出贡献,但是我却可以帮忙打打下手,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例如在这次暑假的时候,我的课题任务是文献搜集。在搜集文献的过程中,我了解到了很多比较先进前沿的教学方式,当看着这些文献介绍具体的操作流程、注意事项等,我都会不自觉的去想能不能运用到所教班级,如果运用又需要做哪些适当的改变。这时候的我才恍然大悟,其实我在不知不觉中已经收获了很多,收获了最新教学成果,收获了愿意去思考的心态,收获了愿意为了更有效教学而改变的努力。

三、多请教资深教师,摸准新时代教学脉络

教师,可以说是一个时代的先行者,是时代的领路人,培育了一批又一批未来的人才。资深教师在长期的教育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尤其是对于新时期如何教书育人,他们进行了积极探索并掌握了规律,摸准了新时代教学脉络。有一句话说得好: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因此虚心向资深教师请教可以减少走很多弯路,往往会有事半功倍的效果。在备战2017年巴蜀好教育联盟举办的同课异构比赛中,最开始我完成的教学设计完全无心意,没亮点,我都深深感觉到自己不会在说课环节中脱颖而出。这时候一个资深教师给我伸出了援助之手——我的师父谭勇老师,他告诉我现在的教学方式可以采用现场模拟实验教学,让学生直观感受水循环过程,采用实验教学可以成为说课一大亮点。师父给我这个提点让我如醍醐灌顶,我按照这个思路积极备战,最终在比赛中获得说课一等奖,赛课三等奖。通过这次备战过程,我发现自己以前只是按照教材而教,没有去了解最新的教学手段,没有摸准新时代的教学脉络。通过师父的提点,让我更了解了新时代应该有更多样化的教学,让我能够及时调整,减少走很多弯路。

四、摆正心态,我们都还是年轻人

“老师,你老了吗?”这个“老”是生理上的老,还是内心的老呢?老师生理变老是自然规律,是不可抗拒的,但是内心暮气沉沉的老则是可怕的。其实无论我们现在处于什么样的年龄段,我们都是可以活得很年轻,我们都可以是年轻人。就如退休不久的潘琦潘老师,他对工作的热爱尽职,对同事关怀友好,朝气蓬勃的精气神无不告诉我们他还年轻。当他在群里告诉我们他退休那一刻,我是震惊的,是难以置信的,因为我觉得他离退休的年龄应该还有很久的时间。从潘老师这个活生生的例子中,我们应该都能感悟到年轻的秘诀——对生活要始终充满热爱与信心,对工作总是充满热情和激情,对学生总是充满关爱与期待即热爱生活、豁达乐观、淡泊名利。我们一定要抵抗职业倦怠感,让自己朝气蓬勃,永远年轻态,让学生从我们的身上看到阳光般的未来。

推开新时代的大门,面对更美好的未来,我们心潮澎湃。但是,我们更需要的是催动奋进的步伐,找准前行的节奏。既看到光明前景,也看到任重道远;既憧憬美好未来,也不畏百转千回。

[打印文章] [添加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