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办学理念,建设学习型组织

——关于创新人才培养和师资队伍建设的感悟
文章来源: 发布时间:2013年06月10日 点击数: 字体:

 

四川省简阳中学    杨勇军

 

    在当前教育改革和发展中,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成为社会发展的关键所在,也是教育必须担负的重大使命。而师资队伍建设是创新人才培养的关键和保障,要培养创新型人才,教师自身要有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在教育教学中的创新实践。但在具体的中学教育教学中,笔者发现诸多问题仍困扰着创新人才的培养,影响着学校师资队伍建设,如办学理念和教育观念的滞后,教师素养的参差不齐,组织建设在学术和文化上的欠缺等,上述问题是教育工作者必须面临和思考的。

一.改革创新,深化办学理念。

    立足实际揭示办学理念的要义。办学理念应是在尊重学校校情的基础上,经过长期的积淀、实践和理性的思考,提炼出的全体师生员工共同认可并自觉践行的一种观念,从这个意义上讲,办学理念更应是一种思维结构和精神总和,是教育者对教育的理性认识和共同追求,它应具有独特性、激励性、稳定性和环境适应性等特征。在办学理念的形成和完善中,办学者应遵循教育规律,立足校情,以保持自己独特的个性和特色为出发点,并在实践中使办学理念更加明晰,更有效地指导办学实践。我们的办学理念是“以德为先 通材树人”,“以德为先”就是学校要以德治校,教师以德施教,学生以德为学。“通材”树人就是要以“通材”的优良传统和科学精神培养学生,每一个学生都是可塑之材,每一个学生通过我们的培养都可以成为相对发展全面的人。

    实践探索丰富办学理念的内涵。我们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顺应不断变化的学校发展形势,在实践中丰富完善办学理念,形成共同价值观,以尊重与参与、学习与创新、发展与诚信等价值观构建为核心,通过各种途径在全校上下培养并形成学校个体成长和群体优化的管理理念、人文精神和运行效度,从而进一步深化办学理念的内涵。在近几年的办学中,我们针对办学规模的不断扩大和学校在新时期新发展的要求,针对性地提出了“创新促发展,学术为根本,管理提质量,特色铸品牌”的办学思路。针对学生人数的不断增加和差异的不断扩大,在教育实践中提出了“低重心、小步走,不求人人优秀,但求个个进步”等办学理念有利于促进各层次学生的提高。我们努力创新办学思想,改变教师教育教学观念,我们提出三流教师教知识——授之以鱼,二流教师教方法——授之以渔,一流教师传思想——授之以欲。我们要求全体教职员工在工作中必须以六种境界来严格要求自己,即:信心勇气与科学理性、思想前瞻与行为务实、个性风格与团队精神、敢于揽责与勇于推功、大胆创新与规范自敛、勇往直前与细致入微。这样我们简中人就能继承过去的优良传统,切实树立求真务实的奉献精神、优势互补的团队精神和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占据教育改革的制高点,寻找学校发展的突破点。

二.锻造队伍,培养创新型教师。

  更新教育观念。教师的教育观念是在长期受教育或教育经历中形成的,具有相当的稳定性,教师维持既有观念比更新观念更容易,这就直接制约教师的创新思维和教育教学实践。杜微在《民主主义与教育》一书中曾说“思想观念不可能以意识从一个人传递给另一个人,当一个人把观念告诉别人时,对听到的人而言,不再是观念,而是一个已知的事实。这种思想可能刺激别人,使他产生一个类似的观念,也可窒息他的思维,只有当他亲身考虑问题的种种条件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时,才算得上真正的思维和形成真正的观念”。在这样的认识下,教师要从旁观者转变到参与者,要从“独白”转移到“合唱”。因此,教师要改变在传统教学背景下长期形成的一些习惯性的工作方式,多鼓励学生的创造性,注重学生个性发展,建立新型平等的师生关系,重视实践活动,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和创新,只有具备这些理念和素养的教师才能为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提供切实的保证。

  形成科学的思维品质。创新型教师应有自己独特的个性和思维品质,不仅仅是骨干教师把关教师、中考命题员的身份、不仅仅是优秀教师和优秀班主任的称号,也不仅仅是教研组长、处室主任和正副校长等职务,而是对教学、教育情景和洞察,对教育本身认识的提高和深化,对教育的责任感和幸福感。创新型教师要胜任对学生创造活动的启发和引导,除必须具备多元的、科学的、合理的知识结构外,还具有强烈的求知欲望,充满对工作和生活的激情与活力,富有幽默感和具有开放性,能创造宽容、理解、温暖的学习氛围,具有与学生们共同学习的态度和能力,只有具备这些个性品质的教师才能真正培养创新型人才,胜任当今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大任。

  创新教育教学行为。在教育教学中,教师对自己教育教学行为的转变影响着创新人才的培养和自身的成长,是否树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是否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是否加强师生之间的双向交流,是否让学生真正参与教育教学活动并富有实效,应是衡量教育教学创新的重要内容;同时,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特别是优化课堂教学,把研究性学习、问题式教学、范例式教学等先进教学成果及其它新型有效的教学方法等引入课堂,也是中学教育教学行为改革的重要方面;现代化的教学手段能使学生对知识掌握得更加透彻形象,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精神,因此,积极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能使学生在学习中学得更轻松高效;建立科学高效的评价机制是促进教师教育教学行为创新的重要手段,学校应建立有利于鼓励学生整体进步和衡量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以学生个体、教师个体及班级的成绩为参照,让师生不但能看到自己的整体位置,更能看到自己与过去相比成绩的进步情况。

三.科学引领,建好学习型组织。

  在不断深化办学理念的实践中,我们发现以民主教育、赏识教育和创新教育为核心的素质教育,如果结合学习型组织的建设就能使学校更具竞争力和发展潜力。

  实现自我超越。自我超越是学习如何扩展个人的能力,创造出我们想要的结果,并且营造一种组织环境,鼓励所有的成员自我发展,实现自己选择的目标和愿景。自我超越蕴涵两方面的意思:首先是愿景,不断理清到底什么对我们是最重要的(企业追求利润,政府追求公平,学校追求自己的核心价值);其次是现实,不断学习(学校要“没事找事”,不断避免平庸化),更清楚地看清目前的真实情况。愿景与现实的差距会使人产生创造性的张力,自我超越的精义便是学习如何在生命中产生延续这种创造性张力。对高度自我超越的人来说,愿景是一种召唤,一种驱使自己向前的使命,而不仅仅是一个美好的构想;他们知道自己正投身于一个自己有能力影响,但无法独立控制的创造过程。

  实现自我超越,将使组织与个人之间的关系发生革命性的变化,在“学习型组织”中,组织成员的发展不再是达成组织目的的手段,组织与成员之间的关系是盟约而不是契约。这种盟约关系是和谐、优美与均衡的。但由于每个人对自己的能力上限往往都估计不足,我们就要努力培养组织成员自我挑战的胸怀,确认可以达到的目标,并全力以赴,专心致志;克服情绪性退缩反应,作出适当的反省、调整和修正(简中倡导教育的“亮剑精神”其实就是超越自我,鼓励简中人面对困难绝不退缩,勇敢理性地战胜自我)。

  改善心智模式。心智模式简单地说就是我们每个人理解与看待周围世界的思维模式,这种模式是在长期的生活、工作和学习中形成的,是以一个人的价值观与世界观为基础的。

  心智模式是隐藏着的,但它却实实在在地影响我们如何认识周围世界及如何采取行动。阿吉瑞斯说:“虽然人们的行为未必总是与他们所拥护的理论(他们所说的)一致,但他们的行为必定与其所使用的理论(他们的心智模式)一致,心智模式无所谓对与错,问题在于人们不了解它是一种简化了的假设,它隐藏在人们心中不易被人察觉和检视。比如:我们通常认为组织做出的决策基本上是暗箱操作的结果,所以即使某一决策本来是公开公正作出的,人们也同样会认为它是暗箱操作的结果。因为我们的心智模式实际上已经认同决策是暗箱操作的。

  传统的组织与“学习型组织”的区别在于,“传统组织的信条是管理、组织与控制,学习型组织的信条是愿景、价值观与心智模式。健康的组织是一个能够以整体的方式把人们汇集起来,为现在所面对的任何状况,发展出最完善的心智模式的单位。

  心智模式对组织创新具有重要意义。组织在变革中经常遇到各种各样的阻力。有时,即使某项改革得到了组织成员的普遍赞同,也会困难重重,其原因就在于某些新事物与人们原有的心智模式相抵触。因此,检视和改善心智模式,有助于组织发现一些我们自身并未觉察,但却实实在在地影响我们对周围世界看法的思维模式,有助于组织实现真正的变革。

  比如学校为了将“重教”转为“重学”,特别强调“还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与空间”,规定早、晚自习一律不得讲课,一堂课教师讲授时间不得超过二十分钟,语文、英语每周必须有一堂必修课在阅览室由学生自主学习,刚出台时反对之声四起,而且越是优秀教师越反对,但组织的坚持改变了师生固有的心智模式,让学校的课堂真正成了孩子们成长的天堂,轻松美丽、丰富多彩而高效。

四.建立共同愿景。

  愿景不是一个想法,而是存在于人们心中的一种令人深受感召的力量。个人愿景的力量源自一个人对愿景的深度关切,而共同愿景的力量则源自人们对愿景的共同的关切。事实上,人们寻求建立共同愿景的理由之一,就是他们内心渴望能够归属一项重要的事业或使命。如果没有共同愿景,就不会有“学习型组织”。如果没有一个拉力把人们拉向真正想要实现的目标,那么,组织便只能维持现状,甚至倒退。

  建立个人愿景是创造共同愿景的重要基础。在建立共同愿景的过程中,我们必须放弃愿景总是由高层宣示,或者它来自组织制度化建设过程的传统观念(自上而下)。“尽管愿景令人振奋,但建立共同愿景的过程却未必都是这么迷人的。善于建立共同愿景的管理者,是以日常用语谈论这个过程,与日常生活交织在一起的是自下而上的,共享的!”我们学校师生共享的愿景是“在民主的空气中,赏识的目光里,以亮剑精神和创新思维建设学习型、和谐型组织,以优雅的风度、健康的身心共享家一样的幸福。”

  加强团队学习。团队学习是转换对话模式及集体思考的技巧,它使群体的能力远远超过个人才能的总和,团队学习的修炼要求我们,必须精于运用“深度汇谈”与“讨论”。这是两种不同的团体交谈方式。“深度汇谈”要求大家在自由且富有创造性地探讨复杂而重要的议题时,用心聆听他人的观点,暂不发表不同的意见。“讨论”则鼓励大家提出不同的看法,并为自己的观点辩护。另外,团体学习还要求我们摒弃与上述两种建设性的交谈相反的“习惯性防卫”,它常常阻碍我们的学习。

  需要强调的是,“讨论”时,人们总是希望自己的观点胜过别人。然而,比取胜更为重要的是前后一致及追求真相。“深度汇谈”的目的是要超越任何个人的见解,而非赢得对话;如果“深度汇谈”进行得好,那么,人人都会是赢家。因此,要学会欣赏不同意见,发展更高层次的共识。要牢记“你是对的,别人未必是错的。”改善教师人际沟通的理念与技能!

  学校集体备课的成败是扩招后学校教育教学质量保障的关键,一般的做法是让备课组长等资深教师主备、主讲,其余教师听后统一教案上课,缺乏交流与碰撞,这种单向指导有作用但不可靠也很难持续提高。我们让全体教师都认真备课,一人主讲,但每人必须发言并提出不同见解(一个优点,三个建议或意见),大家讨论、争辩、分享,从而使每次备课水平都高于组内所有成员单人备课水平,使提高质量有了坚实保证。

  形成系统思考。系统思考是“看见整体”的一项修炼。它是一个架构,能让我们看见相互关联而非孤立的事件,看见渐渐变化的形态而非瞬间即逝的一幕。系统思考要求组织成员应摒除僵化片面的思考方式,以整体性为视野,观察事件发生的环境因素和互动关系,避免为了追求问题的迅速解决而忽略了问题的整体性,系统好才是好,局部好不算好。因此我们常说“大家好才是真的好”。这样,我们在学校多鼓励合作,少鼓励竞争;多强调团队协作,少强调个人单干。

  结语:在办学过程的实践和探索中,我们也面临着许多困惑:如学校发展速度过快,年轻教师比例过大,生源素质参差不齐等问题,怎样在工作中树立以人为本的“人本”理念和以能力发展为本的“能本”理念,进一步优化师资队伍是我们需要与各位同仁们探讨交流的重要问题;另一方面,怎样理性面对当今新课改,进一步实施素质教育,探索出一条既能为高校输送更多优秀人才,又能结合自身实际办出特色,为社会培养一批创新型的优秀人才,是我们在办学实践中必须思考的另一课题。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和师资队伍建设是教育中一个重要的话题,也是我们在以后任重道远的办学路上需要继续思考和探索的。

[打印文章] [添加收藏]
上一篇:没有了!
下一篇:中学校长影响力之我见[ 06-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