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制改革:初中读2年高中读4年》后续 专家观点:学制太长易出“剩女”

文章来源:四川在线 发布时间:2014年08月18日 点击数: 字体:

近日,本报连续报道我省部分中学进行学制改革,无论是成都七中嘉祥外国语学校的“2+4”(初中2年高中4年)学制,成都七中育才学道分校的“初中四年制”,还是成都泡桐树中学的“走班制”,都受到社会关注。

哪种改革可行?哪种改革更好?四川日报官方微博就此话题展开“微调查”、四川日报官方微信对话题进行推送,天府论坛“天府问计”开帖讨论。连日来,网友们大量转发和热议此话题,教育专家也就此发声,形成了关注“基础教育改革”的热潮。

【专家观点】

22年缩短为18年 24岁读博创新力最强

四川师大培训学院副院长、教授李华平针对现行学制,提出看法,“我国现行学制太长,小学+初中+高中+大学+硕士+博士,一口气完整读下来,需要22年,如果一个人6岁读书,博士毕业就是28岁了。”

据他整理的研究,人的最佳创新创造年龄应该是24-26岁,这个年龄段的很多青年人还没有社会实践,有的还在攻读硕士、博士,还在背诵英语单词、背诵数学公式。更重要的是,很多青年人因此耽误了恋爱、婚姻、家庭。他说,现在社会上有很多所谓的“剩女”,2007年,“剩女”也被收录进了教育部的“汉语新词”,认为有“27岁及以上的单身女性,很多拥有高学历、高收入和出众的长相等”注解,这些高学历女,就是因为学制过长,学业上花的时间太多,进入社会晚,适应社会慢,工作压力大,以至出现工作与婚恋不能兼顾的情况。

“加之中国男性大多喜欢找比自己小的女生、比自己学历低的女生,这些高学历女生反而成了剩女。”李华平建议,“现行学制应该缩短,小学+中学+本科+研究生,5+5+3+5学制就够了,也就是说小学读5年,中学合并成5年,本科读3年,硕士博士研究生连读5年,不连读依然各读3年。这样,一个6岁读书的孩子,即使博士研究生毕业才24岁,正是创新力最强的年龄,也能很好地兼顾工作、恋爱、婚姻。

李华平还认为,现在信息社会有利于实施远程教育,终身学习时代来临,更应该缩短学制。

【网友观点】

5成多网友 担忧改革增加课业

网友们最关注的内容包括:初中+高中的“2+4”学制、小学+初中的“5+4”学制,会不会变成“掐尖”?学制延长会不会加重学业负担?收费会不会加重家长的负担?

网友“唐郎捕貂”认为,个别学校单独搞“2+4”“5+4”,肯定有“掐尖”苗头,因为教学的知识进度不同,学生无法转学。同时,四年制初中、四年制高中,可能会为学校高收费找到合理的借口。

网友“道法自然”说,“个别学校的改革,特别是本就拔尖的学校在改,如无配套措施, “掐尖”之风定当愈演愈烈!”

网友“墨家”说,“减负说了十多年,如今的娃儿似乎更惨,学制变了,教材没有变,小学缩短,要完成部颁标准,时间紧张,就要加重小学生的负担,初中时间长,多余时间久只能增加学生复习时间,实际上还是变相加重学生负担。”

记者从新浪四川、四川在线、腾讯大成网等网站所作的调查或统计来看,超过50%的网友对学制改革“不赞同”,认为如果不从课程改革、教育教学方式改革、评价方式改革等方面着手,“初中多一年少一年,都是换汤不换药。”

近4成网友 支持探索学制改革

南充网友“糊里湖”说,四川这么大,各地情况也不一样,没有必要搞千篇一律的学制,应该允许有条件下学校探索,“5+4”也好,“2+4”也好,只要改革探索有成效,有科学性,都应该支持。

青白江网友“呼噜咩么”说,初中4年,少了小学入学考试的压力,学起来很从容,第四年大量增加课外阅读和实践,学得比较轻松,各种课外实践活动增多,动手能力比较强。

绵阳网友“风林子”提出观点:现在深化改革是一个热词,学校有改革创新精神,学生才有创新思维,我们原来的学校和班级,提倡创新,激发学生的兴趣爱好,班上出了很多特长生。

网友“江风”认为:不管是“5+4”还是“2+4”,如果理论课程不增加,增加活动实践课,再配套搞好教材编写、教法改革,应该是有利于学生发展的。

泸州网友“冷润生”进一步指出,个别学校推出的“5+4”、“2+4”改革,义务教育还是9年,中学教育还是6年,力度还不够,还应该进一步,缩短基础教育学制。他认为,现行小学、初中、高中“6+3+3”的基础教育学制太长,浪费时间,学制应当进行适当改革,缩短基础教育学制。

“走班制”改革 获得掌声最多

在新学期初中实践的几种新读法中,成都泡桐树中学的“走班制”改革,或者最多的网友支持。

宜宾网友“桃声声”说,走班真正是以学生为本,让学生自己主动去选课,喜欢哪个老师、喜欢哪堂课,学生有了自己的选择权、发言权,对老师也有督促作用,教不好,学生不认,对那些一本备课本用三五年的老师,真是挑战。

很多网友表达了类似声音,认为现在多数学校的课,教室固定,教师固定,学生上什么课,还是老师说了算,老师高高在上,听也得听,不听也得听,“走班制”就是学生说了算,老师的课上得好,学生就去听,上不好,学生可以不去听。

对此,多年从事教育学研究的学者、四川工业科技学院常务副院长游永恒说,在美国,中学里的“走班制”普遍,中国的大学里面“走班制”比较盛行,现有成都有初中开始实验,是好事,

但他同时也提出,“走班制”要走好,至少还有两个问题需要解决:一是作好对学生的指导,初中生年龄和心智还不够成熟,选课随意性大,老师应该有系统辅导;二是教材要编好、课程科学统筹好,激发起学生乐学的兴趣。

[打印文章] [添加收藏]